Research Focus
目前执着于研究生物"意识"的起源,聚焦感知、自我和主观体验等现象是如何由神经元间的电化学活动涌现的,这是孕育"数字意识生命体"的关键路径
神经系统电活动的多层级传播机制 神经系统电活动的多层级传播机制
前言神经系统的通信依赖于神经元之间电信号的传播。为了理解一个信号如何从身体的一处传到另一处,必须先理解电信号如何在单个神经元中产生与传播。电信号通常起源于神经元的某个部位,如树突、胞体或轴突丘。当这些区域受到刺激后,会发生局部电位的变化,
动作电位去极化与复极化的离子基础 动作电位去极化与复极化的离子基础
前言研究者通过测量膜电流的方法,已能够定量描述动作电位发生时的离子机制。通过这些测量,可以确认电流是由哪些离子流动引起的,并推断出这些离子跨膜电导变化的幅度和时间顺序。实验发现,去极化会迅速增加钠电导,同时也会略微增加钾电导。钠电导的增加
离子分布与静息膜电位 离子分布与静息膜电位
前言在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在一个稳定的电压差——细胞内带负电,这一现象被称为静息膜电位。其根本原因在于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以及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细胞内的钾离子(K⁺)浓度显著高于细胞外,而钠离子
2025-07-15 gao_xianglong
信号转导中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功能作用 信号转导中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功能作用
前言神经细胞的电信号是由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上的水相孔道传导的。这些水相孔道是由离子通道所形成的膜蛋白复合体。单个通道中离子的流动可以被测量和记录。大多数通道对某些离子具有高度选择性,例如,钠通道(Na⁺)几乎只允许钠离子通过。通道会在打开
为啥蒙娜丽莎让LLM无法识别 为啥蒙娜丽莎让LLM无法识别
前言我们能够从这样一张被严重干扰、图像信息高度残缺的图中识别出“蒙娜丽莎”,并不是因为我们依赖像素级别的图像细节,而是因为大脑视觉系统具备高度层次化、交互式的信息加工机制。视觉信息首先在初级视觉皮层(V1区)中被处理为边缘、方向、空间频率
神经元的信号整合与语义转换 神经元的信号整合与语义转换
信号的整合神经元是否放电,是在轴丘处由其自身判断决定的。一个神经元通常会接收到来自成百上千个突触的输入,这些输入既可能产生兴奋性电位(EPSP),也可能产生抑制性电位(IPSP)。所有这些电位变化会在神经元的细胞体和轴丘处进行整合,而这种
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 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
突触的结构与信号传导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依赖于一个高度精密的物理接口——突触(Synapse)。典型的突触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3部分构成。其中,突触前膜实际上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膜,负责储存并释放神经递质;突触间隙是连接
神经元内部的电信号传导 神经元内部的电信号传导
电信号类型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而神经元内部则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电信号分为局部分级电位和动作电位2种类型,而传输过程分为2个阶段: 树突到轴丘:以”局部分级电位”形式存在(电压微小波动,可累加,可衰减); 轴丘到轴突末梢:若
视网膜的细胞 视网膜的细胞
视网膜的细胞类型我们看见的图像,是通过视网膜上的多种神经元层层处理(采集信号)后,最终传输给大脑的。人类视网膜上总共有3层神经元,其中第1层神经元是感光细胞,分为: 视杆细胞:负责黑白、暗光视觉; 视锥细胞:负责颜色、细节、明亮环境;
神经元介绍 神经元介绍
神经元的功能和结构神经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外周神经系统(PNS)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是信息处理和指令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与自主神经系统,前者控制骨骼肌运动(如动手、行走)并感知外界刺
1 / 2